接下来文章说:汝之命,未知若何?即命当荣显,常作落寞想;即时当顺利,常作拂逆想;即眼前足食,常作贫窭想;即人相爱敬,常作恐惧想;即家世望重,常作卑下想;即学问颇优,常作浅陋想。这里面有一个“六想”,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文词。了凡先生跟他儿子讲,“你的命运不知道会怎么样?不知道你将来会怎么样?”你看我们自己,我们也没有遇到像孔先生这样的人,你知道你未来命运怎么样吗?不知道。但是我们要记住六条,这对于我们人生命运至关重要。“即命当荣显,常作落寞想。”就是说,如果你命里面应当荣华富贵,你要常常当作不得志来想。要知道荣华富贵终是梦,不要自己觉得命好,心里就生起傲慢之心。“即时当顺利,常作拂逆想。”意思你碰到恒通顺利,也要常常当作不称心如意来想。要知道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,古人讲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,越是顺利的时候往往越容易栽跟头。
“即眼前足食,常作贫窭想。”就是说你眼前丰衣足食,你要当作贫穷、艰苦来想。我们讲要懂得居安思危,要有忧患意识,今天有饭吃,不代表你永远有饭吃;今天富裕,不代表你永远富裕,要懂得在富裕的时候行善积德。“即人相爱敬,常作恐惧想。”你即使受人的爱戴、敬重,你要时刻小心谨慎,常怀敬畏来想。因为什么?人家对你爱戴、尊敬,你要是飘飘然了的话,你会生起傲慢之心,行为如果轻慢,那就会造作不当的行为,这样德行有了欠缺,那人也就不尊重你了。“即家世望重,常作卑下想。”就是你生在一个世代名高望重的家族,但是也常常要做身份卑微来想。“即学问颇优,常作浅陋想。”你学问很优秀,你还要当作自己很浅薄来想。其实越是有学问的人,越懂得谦虚。这是他给他儿子的一番告诫,这一段话我们讲叫“六想之说”,也值得我们好好的鞭策自己。接下来又说:远思扬祖宗之德,近思盖父母之愆;上思报国之恩,下思造家之福;外思济人之急,内思闲己之邪。
这个“六思”,就是说我们从长远上来讲,要时时刻刻想着发扬、光大祖宗的美德。我们每一个人祖上都是有无量的德行的。因为祖宗没有德行,就不可能到我们这一代,你历历去数,我们的祖先一定是有德行的。从近处来讲要掩盖父母的过失。父母如果有过失,孝顺的子女,应该补上父母的过失。从上要想到报国家的恩德。你看我们每个人今天生活在这么一个富裕、平安的社会,那都是要感恩国家。“下思造家之福。”首先我们家庭幸福,要把我们家经营好。对外要济人之急,帮助人,解决他们的急难、困苦。对内要闲己之邪。防止自己邪行。这都是教我们怎么样修身。
下面讲: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。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。天下聪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“因循”二字,耽搁一生。“务”就是一定。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己的过失,每天要改正自己的错误,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你就会一天安于自是。因为我们是凡夫,凡夫每一天都有种种过失,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过失,那是我们的心太粗了,如果一天没有过失可改,你这一天就白过了,没有进步。天下聪明俊秀的人很多,为什么他们的德行没有增长,事业未能够广大,就是“因循”两个字耽误了他。
什么叫因循?就是由着自己的过去的习气耽误了自己。所以说我们每天都要好好反省自己,自己有多少过失。看到自己的过失,这是改造命运的第一步。如果觉得每天自己做得很好,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、我们的心不能够思维、观察,不知道哪些是过。要知道我们现在还在凡夫位置,所行的,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过失。孔老夫子道:七十才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那是圣人。什么叫从心所欲,不逾矩?就是说他能够在七十岁的时候,就到了没有过失的境界,他所行的一切都能够什么?不违背规矩,符合性德。我们现在根本达不到这个境界。如果觉得一天没有过失,那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,不是我们没有过失。所以这里了凡先生跟他的儿子讲: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,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,其熟玩而勉行之,毋自旷也!云谷禅师所传授的这一套安身立命的学问,是至精。至精,是至为精微。至邃,邃是深远,至为深远。至真,它是真实的。至正,它是端正的、纯正的真理。你要好好的熟悉,熟玩就是反复的学习、玩味,而且要勉励去行持,不要自己荒废自己的大好青春。
这一篇文章是了凡先生六十九岁写给他儿子的,讲述他一生命运的故事,同时给我们讲述了云谷禅师授给他的立命之学的道理。这一篇文章是《了凡四训》的第一篇,也就是给我们讲了凡先生他主要的人生经历。从中我们知道一个道理,命运是可以改变的。由什么改变?由我们的行为改变,你行为善,你的命运就会越来越好;行为恶,你的命运就会越来越差。这个是我们学习《了凡四训》第一篇的内容,我们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
------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。